1、國外現狀
國外推行的是路面透水系統。以德國為例,他們在城市和鄉村鋪設透水路面,像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車道、郊區道路等受壓不大的地方,采用透水性地磚,這種磚本身可透水,磚與磚之間采用了透水性填充材料拼接。荷蘭人在圍海造城的過程中,發現排開海水后的地面會因為長期接觸不到水分而造成持續不斷的地面沉降,為了使地面不再下沉,他們制造了一種長100mm、寬200mm、高50mm或60mm的小型路面磚鋪設在街道路面上,并使磚與磚之間預留
2mm的縫隙,這樣下雨時雨水會從磚之間的縫隙中滲入地下,這就是后來很有名的荷蘭磚,這種磚大部分是水泥磚。
2000年,日本伊奈公司開發出透水性陶瓷磚(SL,“SL”是優良景觀材料推薦商品),該產品獲得日本環境協會生態標志(商標)事務局確認的生態標志商品,其優秀的產品性能受到高度評價(指標如表1),被社團法人日本建材產業協會景觀材料推進協會認定為優良建筑材料推薦商品。
2、國內現狀
國內市場上大部分透水磚都是水泥磚(荷蘭磚),這種磚本身不透水,利用磚與磚之間連接的縫隙透水;另一種是結構性透水磚,這種磚產品大部分中空或形成空心作為透水通道。北京某公司用沙漠沙制作的免燒透水磚,透水性能很好,但由于輔助材料很貴,售價在200元/m2以上,并且由于采用樹脂作為粘結劑,耐久性較差,所以銷量受到很大制約。
2006年前后,北京、河南、山東、河北、晉江等地相繼出現了一些生產陶瓷透水磚的企業,但生產規模均較小,且產品售價過高以及沒有相應的施工規范,產品銷路受阻,多數企業沒有連續生產。
陶瓷透水磚發展前景
陶瓷透水磚的特性如下:
(1)透水性:可使部分雨水滲入地下,使地下水得以補充,減少地面下沉的危害;
(2)經濟性:減少城市排水和污水處理費用;
(3)舒適性:高摩擦系數,行人行走舒適,特別是在下雨天;
(4)環保性:吸收城市噪音污染,降低路面熱污染和保護綠蔭帶等,可以形成舒適的小氣候。
與其功能類似的路面磚是混凝土路面磚,其外觀、裝飾裝修效果,走路的舒適度等與陶瓷透水磚相類似,但其透水性(方式)不如陶瓷透水磚。其原料是高能耗、高原料消耗、高污染的水泥,其用量越大,給社會造成的負面效應越大,因此透水磚無論從功能上、性能上、所用原料上,還是社會經濟效益上都是非常好的,是其他路面磚所無法比擬的和不可代替的。
隨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進一步推進和綠色建筑材料的需求量的進一步增加,在GB/T 50378《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要求“硬質鋪裝地面中透水鋪裝面積的比例達到50%”,可以得到3分,可見國家在政策扶持方面的力度進一步加大,透水磚的用量會越來越多。
隨著國家對建設海綿城市的提倡,海綿城市的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2015年4月,根據財政部網站消息,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名單正式公布。根據競爭性評審得分,排名在前16位的城市分別是:遷安、白城、鎮江、嘉興、池州、廈門、萍鄉、濟南、鶴壁、武漢、常德、南寧、重慶、遂寧、貴安新區和西咸新區。國務院辦公廳最近印發《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部署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吨笇б庖姟分赋?,從2015年起,全國各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要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推進海綿型建筑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海綿型建筑與小區,大力推進城市排水防澇設施的達標建設;推進公園綠地建設和自然生態修復。同時,《指導意見》明確,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海綿城市,能充分發揮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對雨水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污染負荷,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其主要特征是道路透水鋪裝形成海綿體,而陶瓷透水磚就是很好的道路鋪裝材料。
綜上所述,陶瓷透水磚是一種符合目前綠色建筑和城市建設發展趨勢的功能性材料,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